带轮杜瓦瓶装卸与搬运要求,详解

时间:2025-09-16 14:15来源:原创 作者:小编 点击:
带轮杜瓦瓶(又称移动式液氮杜瓦罐)是兼具低温液氮储存与移动功能的设备,其装卸与搬运需同时兼顾低温安全防护(防液氮冻伤、氮气窒息)、设备结构保护(防倾倒、碰撞导致绝热失效)及移动稳定性(轮组安全、路径管控),需严格遵循以下操作要求:

一、装卸前的准备工作:排查风险,做好防护

装卸前需完成 “设备检查 + 人员防护 + 环境清理” 三步,杜绝隐患:

1. 设备状态检查(核心:确认杜瓦瓶无破损、轮组 / 刹车正常)

  • 罐体与密封检查:观察罐体外部是否有凹陷、划痕(尤其焊缝、罐口部位),检查罐盖密封圈是否老化、变形(若密封圈开裂,会导致液氮泄漏),确认阀门(充装阀、排液阀)处于关闭状态,且阀门接口无松动、泄漏痕迹(可用肥皂水涂抹接口,观察是否冒泡)。
  • 轮组与刹车检查:转动带轮,确认轮轴无卡顿、异响,轮胎(或滚轮)无破损、漏气(橡胶轮需避免接触液氮,防止脆裂);测试刹车功能(部分带轮杜瓦瓶配备脚刹或手刹),确保刹车能稳定锁定轮组,防止装卸时滑动。
  • 安全附件检查:确认压力表(量程适配,如 0-2.5MPa)、液位计无损坏,安全阀(起跳压力符合设计要求)铅封完好,无私自调整痕迹。

2. 人员防护(必须穿戴专用装备,防低温冻伤)

  • 基础防护:操作人员需穿戴低温防寒手套(如液氮专用丁腈手套,禁止用普通橡胶手套,低温下易变硬脆裂)、护目镜(防止液氮飞溅或结冰脱落伤眼)、防砸安全鞋(避免杜瓦瓶倾倒时砸伤脚部),若装卸量较大,需穿防护服(防液氮溅落至衣物)。
  • 禁止行为:严禁徒手接触罐体低温区域(尤其是罐口、阀门附近,-196℃液氮会瞬间冻伤皮肤,导致组织坏死);禁止穿戴潮湿衣物操作(潮湿衣物接触低温会结冰,黏连皮肤)。

3. 装卸环境清理(保障路径畅通,无安全隐患)

  • 场地要求:装卸区域需水平、平整(坡度≤3°),地面无油污、积水、碎石(防止杜瓦瓶滑动或轮组卡滞),周边无火源、热源(如暖气、明火,避免罐体受热导致液氮蒸发量增加)。
  • 空间要求:装卸平台(如货车车厢、货架)需与地面高度差≤10cm(若高度差较大,需搭建斜坡或使用跳板,斜坡坡度≤1:5,且跳板需固定牢固),周边预留≥1.5m 操作空间,禁止人员在装卸路径上停留。

二、装卸操作规范:机械辅助为主,禁止野蛮操作

带轮杜瓦瓶(满载液氮时重量通常为 50-200kg)严禁纯人力搬运,需依赖机械工具辅助,核心要求是 “平稳起吊 / 搬运,避免冲击”:

1. 装车操作(以货车运输为例)

  • 工具选择:优先使用液压堆高车带防护栏的叉车(叉车货叉宽度需适配杜瓦瓶底座,避免货叉过窄导致罐体倾斜),若需吊装,需使用专用吊具(如带柔性吊带的吊钩,禁止用钢丝绳直接捆绑罐体,防止划伤绝热层)。
  • 定位与固定:将杜瓦瓶平稳移至货车车厢内,确保罐体垂直放置(倾斜角度≤5°,禁止横放或倒置,防止液氮泄漏),罐口朝向车厢外侧(远离人员通道);用防滑垫(如橡胶垫)垫在罐体底部,再用安全带或绳索(柔性材质)将罐体固定在车厢护栏上,固定点需选在罐体底座或专用吊耳(禁止捆绑罐体中部,避免压迫绝热层)。
  • 检查与确认:装车后再次检查阀门是否关闭、轮组刹车是否锁定,确认固定无松动后,方可启动车辆;运输过程中需限速(市区≤40km/h,郊区≤60km/h),避免急刹、急转弯。

2. 卸车操作(重点防倾倒、防冲击)

  • 卸车顺序:车辆停稳后,先拉紧手刹,在车轮下方垫三角木(防止车辆滑动),再解开固定绳索,禁止在车辆未固定时直接卸车。
  • 平稳下放:用液压堆高车或叉车将杜瓦瓶缓慢移下车厢,下放速度≤0.1m/s(避免快速下放导致罐体冲击地面,损坏轮组或绝热层);若使用跳板,需有人在旁辅助扶稳罐体(扶握底座部位,禁止接触罐口或阀门),缓慢推动罐体沿跳板移动。
  • 落地检查:杜瓦瓶落地后,先测试轮组是否灵活,刹车是否有效,再检查罐体是否有异常(如外部结冰、阀门泄漏),确认无问题后,再移至指定存放位置。

三、搬运操作规范:控制速度,规避风险

带轮杜瓦瓶的搬运核心是 “稳”,需避免因移动不当导致倾倒、碰撞或轮组故障:

1. 搬运速度与路径

  • 速度控制:推行时速度≤1m/s(约步行速度),禁止奔跑、急刹或快速转弯,避免惯性导致罐体倾斜(尤其满载时,重心较高,易倾倒)。
  • 路径规划:优先选择平坦、宽阔的路径,避开狭窄通道、台阶(若需上下台阶,需使用升降平台,禁止直接推过台阶,防止轮组损坏);跨越门槛或地面缝隙时,需有人辅助抬起罐体底部(仅抬底座,禁止抬罐口),平稳通过后再推行。

2. 特殊场景搬运(如电梯、狭窄空间)

  • 电梯搬运:使用电梯前确认电梯承重(需≥杜瓦瓶总重量 + 操作人员重量),电梯内地面铺防滑垫,将杜瓦瓶平稳推入电梯,确保罐体不接触电梯门或内壁,电梯内仅留 1 名操作人员(禁止超载),运行过程中扶稳罐体,避免晃动。
  • 狭窄空间:在实验室、车间等狭窄区域搬运时,需提前清理障碍物,安排专人在前方引导,避免罐体碰撞设备、管道(尤其禁止碰撞阀门,防止阀门损坏导致液氮泄漏)。

3. 禁止行为(绝对红线)

  • 禁止单人搬运满载的大型带轮杜瓦瓶(重量>100kg 时需至少 2 人配合,1 人推行,1 人辅助扶稳);
  • 禁止将杜瓦瓶作为 “搬运工具”(如站在罐体上登高、用罐体撞击其他物体);
  • 禁止在搬运过程中开启罐盖或阀门(如需取液,需先将罐体固定在指定位置,静止 10 分钟后再操作)。

四、搬运后的存放与检查

搬运至目标位置后,需做好 “固定 + 检查”,确保长期存放安全:

1. 存放要求

  • 位置选择:存放区域需通风良好(防止氮气泄漏积聚导致缺氧)、远离热源(如烘箱、暖气,距离≥1.5m)、避免阳光直射,地面平整且无积水(防止轮组生锈)。
  • 固定措施:将杜瓦瓶轮组刹车锁定,若存放时间超过 24 小时,需用绳索将罐体固定在墙面或专用支架上(固定点选底座,避免压迫罐体),禁止多个杜瓦瓶并排紧密摆放(间距≥30cm,便于检查和通风)。

2. 后续检查

  • 即时检查:搬运后立即检查罐体外部是否有划痕、结霜,阀门是否泄漏(可用干燥试纸靠近阀门接口,观察是否有液氮冷凝痕迹),轮组是否有卡顿或损坏。
  • 定期检查:存放期间每日检查液位计(确保液氮量充足,避免空罐导致空气进入)、压力表(压力是否在正常范围,如 0.1-0.8MPa),每周检查轮组刹车功能,发现异常及时处理。

五、应急处理:应对装卸 / 搬运中的突发情况

1. 液氮泄漏应急

  • 若装卸 / 搬运中发现阀门泄漏(如接口处有白雾、结霜),立即停止操作,撤离至上风处(氮气比空气重,会在低洼处积聚),开启通风设备;
  • 穿戴防寒手套、护目镜,缓慢关闭泄漏阀门(若阀门无法关闭,用专用堵塞工具临时封堵,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泄漏点);
  • 待泄漏停止后,将杜瓦瓶转移至空旷区域,联系专业人员维修,禁止继续使用。

2. 杜瓦瓶倾倒应急

  • 若杜瓦瓶倾倒,禁止立即强行扶起(可能导致罐体破损或液氮大量泄漏),需先确认阀门是否关闭、有无泄漏;
  • 若无泄漏,由 2-3 人配合,用叉车或液压堆高车从罐体侧面缓慢抬起(避免触碰罐口),平稳放回垂直位置,再检查罐体结构(如焊缝、绝热层)是否完好;
  • 若倾倒后出现泄漏,按 “液氮泄漏应急” 流程处理,同时疏散周边人员,防止氮气窒息。

核心总结

带轮杜瓦瓶的装卸与搬运需始终围绕 “防低温伤害、防倾倒碰撞、防设备损坏” 三大核心,操作前做好设备检查与防护,装卸时依赖机械辅助、平稳操作,搬运时控制速度、规避风险,同时做好应急准备。所有操作人员需经专项培训,熟悉设备特性与应急流程,禁止违规操作,确保低温储存与移动安全。